
▲1997年班级合影
李文爽(第四排右二),朱姝(第二排右三)
不同于其他单独接受采访的杰出校友,当我们分别采访李文爽、朱姝这两位校友时,不禁感叹他们两人的缘分。从1995年踏入重外校园的同学,到后来同窗共读的同桌,再到如今志同道合共同创业的同伴,一起开创东华复材科技有限公司。重外为他们搭建起彼此的桥梁,一路走来,良友如春,使追梦之路繁花似锦。

▲1998年初中毕业合影
李文爽(第四排左八),朱姝(第四排左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作为彼此的同学,在互相介绍对方时,李文爽和朱姝都不禁夸赞起彼此的闪光点。在他们看来,彼此都有着相同的优秀品质——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在朱姝眼里,李文爽不仅学习勤奋刻苦,会利用课余时间温故纳新的顶级学霸,而且会为学校运动赛道增添一抹亮丽色彩的体育少年。李文爽也对钢琴十级、多才多艺的朱姝称赞不已。

▲1998年,朱姝在参加军训
这一切都离不开重庆外国语学校一以贯之的素质教育。“重外素质教育的根基很深厚,同学们都不是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机器,很多同学和伙伴都多才多艺。与这样一群优秀的同学相识,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回忆起高中志同道合的好友,朱姝这样感慨道,“我读大学时结识了其他中学学习生活并不丰富的朋友,才更加感受到了母校素质教育的可贵。”李文爽则是对重外的特色外语文化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参加了很多活动项目,外语节、舞蹈队、篮球队……都有所涉猎,还获得了二级运动员的称号。”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这样评论教育:“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重外秉承的素质教育不仅成为了学生们全面发展的风向标,更是成为了校友们人生真善美的启明灯。

▲2000年,李文爽代表学校参加校际友谊比赛
个人人生道路离不开老师的指引。在谈及重外的恩师时,李文爽和朱姝如数家珍般感念起每一位老师。唐昕、吕晓勋、李惠、江静秋老师的数理化课给朱姝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老师也用实际行动为重庆外国语学校的理科描绘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我几次数理化竞赛都是裸考获奖,所有功底都来自几位老师在平时课堂中的教学。我真心感谢老师们把我引入科学殿堂,让我爱上理科,并把基础打牢,能更坚定的实现儿时的梦想。”朱姝心怀感激地说道。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良好的人格离不开班主任的循循善诱。朱姝说道:“吕老师和罗渝老师当过我的高中班主任,我那个阶段其实挺叛逆的,他们倾注了相当心血,包容我的无理取闹却并不放纵,用春风化雨的方式给予合理引导,才让我不仅没走偏,而且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每每回想起我的中学,都要向我先生炫耀我们学校的自由氛围。说真的,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有相当大的成就,我觉得和两位班主任当年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至少我的天性没被泯灭,80%以上要归功于两位老师,我内心无比感激。”
教授英语的胡媛老师用一年的教学时间让朱姝受益一生,以至于多年后的她在德国求学时,经常被人表扬英语好,使她感慨万分。曾妤老师以“润物无声”般的授课方式让朱姝和班上的同学们的语文成绩稳在前列,不仅如此,在离开外语学校后,曾妤老师还在朱姝一些迷茫的人生阶段给予了她很多鼓励和指导。
朱姝补充道:“余晓玲老师教会我们很重要的团队精神。那时候的班级日志、班级日报、课前三分钟故事接龙、晨跑上坡、跳大绳……都成为我的美好回忆。记得有位心理学老师说,治愈抑郁症的最好方法,就是他自己曾经的幸福记忆。余老师给我们种下的这些多彩记忆,可以陪伴我们很多年,治愈后来人生的坎坷和痛苦。”

唐刚老师当年是李文爽的地理老师,李文爽满含深情和自豪地回忆说:“高中的地理课我总是全情投入,当时我的地理只有两种成绩:99和100分。”唐东老师是李文爽的英语启蒙老师,官兵老师当年草创重外的学校篮球队,李文爽正是当时第一批学校篮球队主力队员之一。
朱莉老师“朱嬢嬢”很严格,但也为同学们建立起了步入社会必不可少的规则意识; 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女强人曾富蓉校长在高三送考途中给晚上没能调整好睡眠的同学按摩头部 ……这些重外老师都给予了朱姝和李文爽难以忘怀的记忆,也为每一位重外学子在知识之海上引风领航。

▲2001年高中毕业合影
李文爽(第三排左六),朱姝(第二排左九)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